在线投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经验 >历史> 关于清明节的习俗 人隔垂杨听笑声()

关于清明节的习俗 人隔垂杨听笑声()

更新时间:2024-03-30 15:24:33

“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杜甫的这两句诗反映出秋千在唐代的兴盛。王建则用百余字的篇幅向我们展示了唐代秋千的形制和唐代人的动人情景。

长长的秋千索是彩色的,高高地搭在秋千架上,所谓“长长丝绳紫复碧,袅袅横枝高百尺”。最爱秋千之戏的是那些处在人生最美丽年华的青年男女。他们聚集在一起,轮流将秋千荡起。只见那的人儿“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他(她)张开双臂像鸟儿一样忽上忽下,其实已经荡得够高了,但还嫌不够,“下来立定重系衣”,从秋千上下来,重新整理衣服,好再做一番努力。

就这样玩着玩着,不再是悠闲的嬉戏,而成了一种颇具火药味的竞技:那些争强好斗的人一定要比试个高低,荡者头上的饰品往往就是赌资。此时节,“傍人送上那足贵”?者不能靠别人的推送,而要完全凭借个人的技艺。这真是一番惊心动魄的较量,荡的人凌空飞扬,衣袂飘举,怕的是不能荡得高一点再高一点。看的人如痴如醉,心痒不已,恨不得马上也上去大显身手,一展丰姿。

比赛就有胜负,仿佛打擂台,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不断有人参与到比赛中来,也不断有后来者取代前一个赢家成为新的赢家。“”如果有哪个人每次荡的都只能与高树齐平,而没有进步,那就只有把刚才赢来的宝钗摘下来送给别人的份儿了。“眼前争胜难为休”,比赛就这样一直激烈地进行下去。对一个唐代人来说,最愁煞人的事情倒不是荡得不高,而是只能“足踏平地”在旁边看别人或轻松或紧张地荡来悠去啊。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清明节的习俗,人隔垂杨听笑声()”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