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文秘写作>秘书基础>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解读: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解读: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既追求巴山蜀水的景色美、形象美,也追求巴蜀儿女的行为美、心灵美,既要“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自然生态之美,也要崇德向善、尊崇人文的多彩人文之韵,充分绽放二者的互融互促之大美。

的基本要义

美丽四川的核心是重构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必须重新审视“旧人类中心主义”等错误思潮,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新人本主义理念,坚定“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走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透支之路,把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和宜居环境的竞争优势。

美丽四川关键要形成绿色发展制度体系。是百年大计,要诉诸制度。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严惩、责任追究的综合治理体系。要构建有利于绿色发展的市场化、法治化、制度化环境,创新和完善绿色发展制度机制,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省”,具有抢抓绿色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的独特竞争优势。

的战略重心

始终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线。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四川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坚持“美丽四川”理念体现了省委一以贯之的责任担当。从“建设生态四川”,到“”,再到本届省委提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标志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升到“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高度的新境界。要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全省工作必须遵循的大逻辑,融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三大发展战略”以及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省委书记王东明指出“事业发展的根本力量在于人民,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就是要以人为本,安其居、畅其行、乐其业、授其教、医其病、养其老,让人们日子美、心气顺,生活越来越安逸。

的重大意义

是国家战略的需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动情地说:“我坚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四川是祖国在西南和整个西部的重要依托,史家一直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治藏必先安康”的古训,历来被视为祖国的战略大后方和边疆治理的战略腹地。因此,四川和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是发展的力量源泉之一。社会和谐不仅意味着人人平等、个个友爱、阶层和睦,具有良好的社会关系,而且还意味着共建社会正义、共治社会空间、共享发展成果,形成公平高效的制度规则、充满活力的社会协同机制、安定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最大程度地减少内耗,实现“帕累托最优”。可见,不仅在塑造四川良性运行的社会关系,而且也是挖掘四川生产力发展的非物质要素的过程。

任重道远。最近5年,和谐四川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持续实施了十项民生工程,全省财政民生投入占年度公共财政支出提高并稳定在65%左右,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7%、11.5%。各级各类学校达到2.4万所,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达到51.9万张。48.6万人纳入五保供养范围。但是,四川人口众多、底子薄、欠发达、不平衡,人均财力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比较滞后。区域发展不均衡,高原藏区、大小凉山等地区脱贫攻坚任务异常繁重。民生需求矛盾、社会特殊矛盾比较突出,社会稳定风险在局部地区和部分领域较高,WW压力仍然较大。仍然是四川省委当前面临的重大历史性任务。

的战略取向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Baidu
map